德媒:肖尔茨访华 言辞多多 成果寥寥 德国更依赖中国

《日报》周二晚发表题为“言辞多多,成果寥寥”的评论文章,指出肖尔茨总理的这趟中国旅程又一次反映德国更加依赖中国,而不是相反。



“还在总理启程前,他的公关团队就已意见分歧,最后此行的目标只剩下了‘同中国保持交流’的文字。当然这是对的,但却了无新意。

现在,人们看到,他们谈论了不少议题,但却是各说各的,比如肖尔茨总理谈及乌克兰战争。2022年11月上次访华时,总理同习近平曾摆出一致的姿态,均声称坚决反对俄罗斯动用核武,甚至以此相威胁也是不可接受的。

虽然此次习近平模糊地表示赞成被俄罗斯拒绝的和平会议,但他同时驳斥了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产品、由此支持莫斯科的指控‘并非可信’。肖尔茨指出,俄罗斯发动战争危及欧洲,而习近平则未接过这一话茬。

“在气候变化议题,以及中国以不透明的方式补贴出口产品等问题上,均是如此。在否认不公正对待外国出口商以及采取扭曲竞争手段的同时,习近平还巧妙地指出,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和电动汽车,可以帮助欧洲实现气候目标。德国总理不赞同欧盟对中国以上产品实施制裁措施的表态,习近平可以把它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

肖尔茨的访华之行又一次显示,德国对中国更为依赖,而不是相反,中国正在长期利用这一点。对肖尔茨而言,能出的牌并不多。”

即便剥离在华业务,企业也能挺下去

瑞士发行的《新苏黎世报》从第三方的立场阐述德国经济界同中国的关系。文章开门见山即指出,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德国大公司不可能忽略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市场,不过,涉及到“去风险”,即一旦出现极端场景,企业必须有备而来。

“经理们和企业家自然要考虑到政治因素,然而,他们不可能只同政治上亲近的国家做生意,否则,他们的经济世界便会非常非常地狭小。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中国。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和化工市场,这才是两个例子。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对德国这个贸易民族而言,更是如此,德国的繁荣富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

“然而,企业的掌舵人必须为极端场景做好准备,最晚俄罗斯发动侵略乌克兰战争时,这一必要性就清晰地体现出来,而此前新冠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严重受损的情形也是为人们敲响的警钟。‘去风险’在很多企业正在发生:销售市场、供应链以及融资方式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接着,文章指出,许多企业正通过本土化实现“去风险”:

“很多企业已在中国为中国市场生产,为当地工厂赚取了资金,并从中国银行获得信贷。一旦发生极端情况,这些企业不必偿还贷款。至于是不是每家公司在剥离中国业务后都能支撑下去,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但一个出色的经理人必须让企业做好准备,面对这一考验。”


推荐阅读